首页 > 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 > 政策文件

九江市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规划

2016-05-19 关闭 打印

 

九江市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规划

(2015—2017年)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市于2015年5月成功取得了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结合九江实际,制定本创建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正确导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作用,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做大做强九江,打造山水文化名城,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和智力保障。

二、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立九江公共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抓住“两条主线”:示范区创建实践和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工作同步实施,同步推进;搭建“三个平台”:文化服务和群众需求对接平台、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强化“四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落实“五条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投入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标准,强化督查反馈;打造“六大亮点”:文化设施精致,文化队伍精良,文化活动精彩,文化空间绿色,文化品牌特色,文化惠民出色。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创建目标圆满实现。

三、总体目标

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市县乡(镇)村四级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主体不断清晰;以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以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为目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活力不断激发;以多元化的文化投入为保障,公共文化建设的驱动力不断增强。到2017年底,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九江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互联互通,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全国闻名,公共文化服务措施保障到位,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创建工作作为江西的代表、走在中部前列、争当全国先进。

九江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

项目

指标

单位

2015年

2017年

文化馆(群艺馆)达标率(部颁三级以上)

%

93%

100%

图书馆达标率(部颁三级以上)

%

93%

100%

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

75

100

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量

公共图书馆人均年增新书量

0.5

0.03

0.8册

 ≧0.05册

市级非物质遗产展示馆

0

1

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数字文化设备覆盖率

%

60%

100%

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活动场所设置率

%

60%

70%

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

TB

市馆16TB,县馆2 TB

市馆25TB,县馆3TB

地方特色资源库

0

市级图书馆3个、市级文化馆2个、市级博物馆1 个

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流动服务车数量

4

26(其中文、图各1台)

广电体育设施配置率

%

90%

100%

文化馆(站)每年举办活动次数

40

50场

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流动服务次数

24

≧40

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流动展览场次

15

演出10场,流动展览8场

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均到馆次数

万人次

0.22

0.4次

项目

指标

单位

2015年

2017年

文化馆(站)、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率

%

100%

100%

直播广播节目套数

17

17

直播电视节目套数

25

25

农村三项(行政村)

(送戏、送电影、自办文体活动)

 

1场电影/月

2场文艺演出/年

1场以上电影/月

4场戏剧或文艺演出/年

配齐县级公共文化机构人员

%

90%

100%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

1名

3名

行政村(社区)配置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数

0

1名

每个社区、村业余文艺团队数量

 

2

2支

县级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脱产培训时间

10

15天

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

3

5天

四、主要任务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1、完善市级标志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市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非遗展示馆、市体育中心、城市展示馆、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按部颁一级以上标准,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形成设施先进、外观新颖、功能齐全的市级主体公共文化“四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的设施网络。新建租界博物馆。

2、加快县(市、区)重点设施建设。按照部颁标准,建成武宁、瑞昌、浔阳区、都昌、德安等5个国家一级文化馆,修水、星子、湖口、彭泽等4个国家二级文化馆,永修、九江县、庐山区、庐山管理局、共青城市等5个国家三级文化馆;建成庐山管理局、武宁、瑞昌、修水、湖口、德安、都昌等7个国家一级图书馆,永修、彭泽2个国家二级图书馆,星子、九江县、庐山区、浔阳区、共青城5个三级图书馆;各个县(市、区)均建成博物馆并完善其功能布局;要求德安、瑞昌、武宁、庐山管理局、湖口、修水、都昌、彭泽、九江县、星子等10个县(市)建有美术馆;每个县(市、区)均建成布局合理的影剧院。

3、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全市227个乡镇(场)均建有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置、管理服务等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继续实施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每个县(市、区、山)均要建好3-5个示范站;对照文化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部)标准,武宁县、瑞昌市要建成70%以上的三级站;彭泽县、都昌县、湖口县、庐山区、浔阳区建成60%以上的三级站;修水县、德安县、九江县、星子县、永修县建成50%以上的三级站。

4、推进村(社区)级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全市共有1726个行政村、38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整合资源,实现70%的村统筹建有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形成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垂直纵向管理网络体系;推进农家书屋建设,1825家农家书屋每年完成更新补充;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数字化覆盖,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

5、加强文体广场建设。每个县(市、区)至少拥有1处大型中心文化广场。市、县两级中心广场拥有舞台演出设施,配备必要的灯光、音响等舞台设备,达到举办大型群众文体活动的条件。乡镇配套建设面积不低于600平米、70%的行政村配套建设面积不低于200平米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具备设立临时舞台和文体设施的条件,满足群众娱乐健身等各项文体活动要求。

    6、加快大型文化项目建设。立足九江文物资源,突出地方鲜明特色,加速世界级文化名片——铜岭国家双遗址公园(国家铜岭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铜岭矿山遗址公园)的建设进程。全力推进琵琶亭文化公园、美孚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民生·九江大千世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濂溪文化生态园等建设。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1、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江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定与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九江地域特色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标准,在武宁县、瑞昌市两地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落实标准,实现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市、县两级文化馆建立并实施群众文化辅导员进社区(村)、包片辅导制度,每年免费开展辅导培训、演出等活动50场(次)以上,业务人员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培训、辅导和调研人均每年不低于48天,文化活动基地(示范点)5-8个。市、县两级图书馆年均举办各类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不少于30场(次),为农村、社区开展活动不少于200次。市博物馆每年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不少于20场(次)。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举办在当地有影响的大中型文化活动不少于4次,开展培训、展览、演出等文艺活动12次以上;村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屋)每年开展主题读书活动4次以上。每个行政村实现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4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5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

2、深入推进免费开放服务。按照《江西省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绩效考核要求(试行)》深入推进免费开放工作,建立相对完善的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免费开放的内容与质量,实现均等普惠的免费服务。市、县两级图书馆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每周56小时,市、县两级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42小时。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建立公示制度,完善基本服务项目;非遗展示馆、城市展示馆、体育馆、青少年宫等文化场所向社会免费开放,提供基本文化服务项目。

3、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市、县两级文化部门和文明办、科技、教育、体育等部门建立起援助文化建设的机制,有序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帮扶系列活动,每年在各县乡镇尤其是国家贫困县修水县乡镇开展主题文化援建活动不少于4次。乡镇街道和社区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人均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少于7小时。

4、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服务权益。将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纳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文化机构、社区和用工企业为实施主体,为低收入居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儿设置方便活动区域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市、县两级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读区,配齐设备和盲文读物。重视维护本地少数民族(族)的基本文化服务权益。

    5、拓展与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各配备一台以上流动服务车,具备开展公共文化机构流动服务能力;市图书馆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借阅证一卡通和图书通借通还;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流动服务次数不低于4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0场以上、流动展览8场以上,实现服务公众“零距离”。

6、举办九江市亲民文化节。举办以“乐民智民惠民”为主题的九江市亲民文化节。文化节将上承示范项目“八个一”文化亲民工程,内延项目亲民性,外展资源延伸服务。将九江的宗教、书院、贤德、红色、生态、旅游诗词、休闲等多元文化贯穿其中,采取市直四馆为龙头、各县(市、区、山)相呼应,百姓点单政府买单的模式,把“点播权”和“选看权”交给群众,开展市民舞蹈、合唱、戏剧、美术、摄影、收藏、创客、朗诵、讲故事、文学创作等十大系列活动,营造和谐、美好、繁荣的情景和氛围。实现文化服务和群众需求对接、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

7、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全市民间文化艺术普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文献、古籍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制定《古浔阳文化规划》、《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九江市古籍保护办法》,推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机结合,培育人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8、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一是通过实施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九江市“八个一”文化亲民工程,打造“寻庐”文化品牌;二是深入开展“五送五进”惠民活动,并列入政府民生工程,每年为基层送图书、送演出、送电影、送展览、送讲座,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三是举办“百姓剧场·雅俗共赏”文化惠民活动,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场馆的作用,让市民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走进剧场享受高雅艺术;通过推进“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广场文化活动,打造“魅力九江文化广场”品牌;四是通过举办新书推介、阅读指导、知识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文化九江·书香寻庐”系列活动,打造全民阅读活动品牌;五是通过民间艺术展演、群众歌舞展演、传统文化展示等,开展区域文化交流,打造“修河之波”艺术节等区域文化活动品牌;每个县(市、区)依托当地民间文化资源,打造地域特色文化服务示范品牌县、特色民间艺术乡(镇)、特色文化村。

各县(市、区、山)特色文化建设一览表

各县(市、区、山)

传统文化普及工程/特色文化服务示范品牌

乡(镇、街道)

民间艺术

村(社区)

特色文化

修水县

书法普及工程/双井之春

全丰镇

花灯

溪口镇陈坊村

宁河戏

大桥镇朱溪村

修水哨子

义宁镇

书法

漫江乡漫江村

宁红茶

武宁县

采茶戏普及工程/山水情·文化韵

船滩镇

打鼓歌

石门楼镇石门村

戏社火

甫田乡太平山村

太平锣鼓

横路乡

采茶戏

豫宁街道豫宁社区

什锦汤

瑞昌市

剪纸普及工程/剪纸·大家一起来

夏畈镇

剪纸

夏畈镇下朱村

瑞昌秧号

码头镇码头村

牛歌

南义镇

竹编

洪下乡瓜山村

采茶戏

都昌县

诗词普及工程/鄱湖情·农民艺术节

大沙镇

诗词

大港镇大田村

灯歌

多宝乡绍兴村

渔鼓(鼓书)

周溪镇

鼓书

大港镇大田村

打岔伞

彭泽县

彭蠡清风

龙城镇

小姑与彭郎传说

黄岭乡金黄村

赶野猫               

黄岭乡金黄村

傩舞

龙城镇

彭泽板龙

马当镇杨柳村

竹编

湖口县

戏曲普及工程/情暖金沙湾

付垅乡

青阳腔

流泗镇长垅廖村

格律诗词

流泗镇流泗村

摆云舞

流泗镇

草龙制作

双钟镇月亮社区

弹 腔

各县(市、区、山)

传统文化普及工程/特色文化服务示范品牌

乡(镇、街道)

民间艺术

村(社区)

特色文化

德安县

博阳大舞台

彭山林场

舞 龙

高塘乡顾田村

西河大戏

塘山乡石源村

南河戏

吴山镇

潘公戏

车桥镇义门陈村

义门陈寻根习俗

永修县

西海韵·农民艺术节

虬津镇

丫丫戏

吴城镇

吴城排工号子

马口镇化里杨村

杨氏弹花技艺

云山镇

诗词

艾城镇艾城村

建昌锣鼓

九江县

贤德文化园

城门乡

九江山歌

涌泉乡铁炉村

采茶戏

沙河开发区天坡村

九江文曲戏

新塘乡

九江秧号

港口街镇白华寺村

九江丝弦锣鼓

星子县

田园文化风

蛟塘镇

西河戏

温泉镇东山村

东山糯米酒

蛟塘镇芦花塘村

纸花舞

南康镇

金星砚

白鹿镇秀峰村

星子镌石技艺

庐山区

南山欢歌

赛阳镇

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

赛阳镇金桥村

苗圃种植技艺

新港镇新港村

唢呐队

虞家河乡

农民乐队

莲花镇妙智村

龙狮舞

浔阳区

浔阳一家亲

湓浦街道

九江码头号子

人民路街道湖滨社区

金秋艺术团(老年合唱)

浔阳区学校

小莲心艺术团(少儿)

金鸡坡街道

浔阳灯彩

湓浦街道廉溪社区

浔阳剪纸

庐山管理局

庐山之夏

牯岭镇

庐山石工号子

正街社区

庐山恋

正街社区

黄梅戏

牯岭镇

庐山人画庐山

正街社区

京剧合唱

(三)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

1、实施国家数字文化服务惠民工程。整合文化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工程、数字农家书屋,广电部门的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组织部门的党员远程教育工程,教育部门的远程教育网络,农工部的新农村建设信息化工程等数字化服务项目,至2017年,依托各县(市)区图书馆建成14个县级、依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227个乡级、依托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成1767个村级数字文化服务中心,各级数字文化服务中心按标准配备数字文化设备设施,具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形成覆盖全面、使用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使人民群众通过固定上网终端、网络电视、手机等载体方式享受到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资源服务。

2、推动互联网+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服务建设。结合“智慧九江”建设,加快互动点播、网络电视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一是建立九江数字文化网及运行平台。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建立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网上美术馆。二是开辟“文化九江云”平台。形成由“文化九江云”网页版、“文化九江云”手机APP、文化九江微信公众号、文化九江新浪微博服务组成的公共文化数字信息服务集群,形成“网上书房-数字展馆-文化菜单-场馆预订-精品资源”五大板块和一个综合性“文化分享圈”的服务格局。

3、建设地方文化特色数字资源库。实施书院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码头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市级图书馆建设3个特色资源数据库,市级文化馆建设2个、市级博物馆建设1个以上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市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达到25TB,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达到3TB。

(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

1、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制定出台《九江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意见》、《九江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2、培育和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一是以转变管理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政府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由“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的转变,制定出台《九江市文化类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图书馆学会、博物馆协会等行业管理协会的作用,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引入市场机制,打破过去“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的服务模式;二是制定出台《九江市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共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支持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吸引社会力量冠名各类文化服务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建设民间博物馆、主题图书馆、特色书屋等;三是引入奖励机制,大力发展群众业余文体团队,大力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到2017年各类文化体育类民间组织超过100个,每个文化体育类民间组织每年组织开展公益文化活动不少于2次。

3、发展文化志愿服务。一是扩大全国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系列活动示范项目“寻庐文化志愿服务队”的影响力,吸收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专长或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团队和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二是采取“1+X”的方式,带动九江所在地的高等院校、体育运动队和老艺术家到县乡(镇)村开展教、学、帮、带活动,建立志愿服务下基层制度;三是文化志愿者进行注册登记建档,采取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每年评选一批优秀志愿者,予以表彰奖励。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建设

1、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市、县两级建立由党政分管领导牵头,财政、人社、编办、发改委、教育、科技、体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立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强统筹、权责明确、整体设计、协调推进、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文化资源效能的最大化。

2、建立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在美术馆率先开展全省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建立和完善《九江市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意见》,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按照《九江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九江市文化馆服务规范》、《九江市博物馆服务规范》及考评办法,深化文化系统事业单位目标和绩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的透明度,疏通信息互通渠道,建立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使文化惠民项目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3、建立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图书馆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采取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行业指导、区域统筹、成果共享的模式,市、县、乡(镇)三级图书馆建立总分馆制服务构架。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以县图书馆为分馆,以乡镇(街道)文化站为依托,建立支馆,以行政村(社区)图书室为依托,广泛建立基层图书服务点。同样以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模式探索建立以市文化馆为总馆,以县级文化馆为分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支馆,以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为网络服务点的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

4、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考核体系。一是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办法,作为考核评价市县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二是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部门预算、收入分配与对负责人奖惩的重要依据。三是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实行监督和评估。四是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探索引进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

(六)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1、组织保障。一是市、县两级建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实行季度例会制度和重大事项会商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建立各级联络员队伍,实行联络员季度例会制度。二是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建立九江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监测评估制度,形成常态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公共文化发展专家咨询制度,设立政府文化顾问,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委员会,加强政府决策。由专家学者、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公共文化机构工作者组成九江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家委员会,为全市创建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2、经费保障。一是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公共财政文化事业费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提高。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市级建设项目由市级财政负责投入,县级建设项目由县级财政负责投入。每年市财政用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支出不少于1000万元。主要用于公共文化场馆运行、对基层文化建设奖励补贴、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同时加大对贫困村公共文化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县级财政用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支出每年不于2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项目配套。建立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中央补助资金和创建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人均文化事业费(按常住人口计算)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三是加大财政政策支持。落实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继续增加对宣传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鼓励企业支持公共文化建设。出台地方扶助政策,通过补助、贴息、奖励、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对获得国家“文华奖”、“梅花奖”、“群星奖”和省“群星奖”、“玉茗花”奖的,市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

3、人才保障。一是培养壮大文化人才队伍。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事业单位设立特设岗位,选聘优秀人才充实文化队伍,缓解公共文化单位人才紧缺问题,市级公益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70%,县级公益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二是夯实基层文化服务队伍。严格落实编制管理制度,科学核定公共文化单位人员编制,保证基本队伍数量与质量。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人员均不少于15人。采取“县聘县管乡用”的方式,统一任命、调配、考核乡镇文化文化站(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原则上配备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行政村和社区至少配置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文化工作人员。三是强化文化队伍培训。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市、县两级党校教学体系。利用各级党校、公共文化单位加强对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群众体育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市级每年对县级文化单位人员轮训一遍,县级每年对乡镇文化站人员轮训一遍,每两年对村(社区)文化管理员轮训一遍。县区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县、乡、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网络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80课时。四是实施公共文化“个十百千万工程”即在市文化馆设立一个专业文艺培训基地,作为九江学院、九江职业大学艺术类学生的实践基地,使之成为我市培养文艺专业人才的摇篮;选拔出10位文化艺术拔尖人才,作为我市文化艺术行业领军人才;组建百支民间文化艺术团体(队),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拥有千名以上持证上岗的文化艺术专业辅导员队伍,奔赴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各类文艺培训辅导活动;壮大九江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到2017年,形成超过一万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附件:九江市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任务分解表

20160509任务分解表.doc
来源: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办公地址:九江市八里湖大道166号市民服务中心西楼D411室 网站信箱:jjswxj@jiujiang.gov.cn